传承⑯丨濮东巨响,唤醒中原油龙
1975年9月7日,濮参一井钻至2606米时发生了强烈井喷,振聋发聩的油气呼啸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宣告,中国中原地区一个大型油气田——中原油田自此诞生。
作为中原油田的发现井、功勋井,后人在濮参一井的旁边立起了一座纪念碑,承钻该井的河南石油会战指挥部3282钻井队的大名,镌刻在上面;河南钻井人立足南阳、着眼河南奋力勘探的功绩,也镌刻在了上面。
图为濮参一井纪念碑
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原3282钻井队长高夕月、指导员姚鸿斌,如今都已是退休多年的花甲老人,但提起钻探濮参一井时的情况,仍然感情激越,情绪激动,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972年10月15日至1973年1月17日,国家燃料化学工业部在东营和北京召开石油勘探会议,研究了“四五”后三年河南石油勘探的初步规划和1973年的工作安排。河南石油勘探指挥部结合会议部署,积极开展区域地质研究工作,经过地质人员收集分析地质资料,认为在开封凹陷中,东濮凹陷可能是最有利的地区。
1974年12月30日,油田地质人员向河南石油勘探指挥部领导作了汇报,决定尽快勘探。翌年5月,第一口探井——濮参一井井位定在文留东高点上,要求7月开钻。
出发那天,早春的阳光已经把洋洋的暖意铺撒到了河南石油勘探指挥部十里街区,指挥部下令机关后勤学校放假半天,为3282钻井队出征东濮送行。
指挥长杜志福将一面写有“东濮新战场,夺取新胜利”的大旗授予钻井队长高夕月,鼓励3282钻井队全体将士以国家石油事业为重,献身东濮会战,找出大型油气田,然后一声高亢的“出发”命令,四十余台车辆犹如苏醒巨龙一般渐次发动。
三天后,第一批人马到达濮参一井。一下车,扑面而来的是漫天枯草、滚滚黄沙和寒彻肌骨的白毛风,刚刚返青的小麦苗,犹如稀疏、矮小的茅草一般在锐利的寒风里颤抖摇曳。
在这贫瘠的土地上,3282钻井队很快就顶着早春的凛冽寒风安装井架,建芦苇棚,修筑道路,挖泥浆池,做开钻前的准备。随后,钻井设备陆续到达井场,当时,南阳油田只有一台前苏联制造的8吨汽车吊,为了支援濮参一井设备安装,指挥部领导专门排遣这台吊车赶赴东濮。
但是,面对一件件巨大笨重的钻井设备,吊车也显得无能为力。
队长高夕月、指导员姚鸿斌号召全体干部员工发扬大庆精神,用铁人的意志抢安装抢开钻。
设备大,抬不动,他们就拆卸开来,大件用吊车吊,小件就用人工抬,有时,吊车忙不过来,他们就集中人力把设备抬起来,上面架上滑轮用人拉,下面垫东西往上顶。
为了把两吨多重的游车大钩挂上井架,他们动员全队员工和附近村民一百多人,通过滑轮用大绳,喊着号子,一鼓作气将游车大钩拉上钻塔。
挖泥浆坑队上的干部员工轮番上阵,日夜不停,抡开了铁锹挥土如飞,来队探亲的5名家属看大家忙得转不开,也放下孩子和丈夫并肩作战,使得巨大的泥浆坑在最短的时间内竣工。
7月25日是濮参一井开钻的日子。虽至盛夏,但和煦的清风吹走了夏日的溽热,让人感觉到了酷暑里难得的清爽。
河南石油勘探指挥部领导胡振民、乔二虎以及濮阳县委、政府的领导出席开钻仪式。3282钻井队全员和附近人民群众近千人参加了开钻典礼。随着一声开钻的命令,刹时,鞭炮齐鸣,欢声震天,钻机吼叫着带动钻杆向地层深处冲刺,中原亘古荒原自此奏响了油海弄潮的神奇乐章。
经过仔细研究,队上决定使用刮刀钻头,结果,这第一只钻头就连续钻进3天,设计2980多米的井深一次性就打了1200多米。
初战告捷,鼓舞了全队员工的士气,钻井速度也不断加快,9月7日,井深就达到了2607米,此时,泥浆里不断有油砂和油花涌现,地质大队长王点玉提醒大家,马上就要揭开油气层了,要细心操作,注意泥浆情况。
当天下午 4点多钟,高夕月正在钻台下观察砂样,姚鸿斌也在地质房里察看地质数据。高夕月突然发现钻杆剧烈跳动,并且节奏不断加快,他急忙跑上钻台,还没来得及采取措施,钻杆就像突然悬空了一般猛然一落,紧接着,泥浆就从井口呼啸而出,刹那间就冲过了二层台。
暴雨般的泥浆浇在钻工们身上,迅速迷住了双眼,高夕月急忙命令司钻停钻,和钻台上七八个钻工摸索着从钻台下来,用手抹一把脸,和指导员姚鸿斌交换了一下应对措施,脸都来不及洗就坐上值班车直奔濮阳县城而去。
卡车在县邮电局门前戛然而止,高夕月像只泥猴子从车上蹦下来,奔向邮电局长话柜台,周围的人都惊奇地望着这个满身是泥、神色慌张、鼻眼不分的“怪人”。
“同志,快、快要(打电话)南阳油田!”
电话接通,他大声向总部汇报了濮参一井的井喷情况,为了节约时间,总部又要求他立即向石油部汇报,在断续微弱的声音中,石油部有关部门终于听清了事情的缘由,立即做出决定,派遣胜利油田火速支援濮参一井。
河南石油勘探指挥部和濮阳县领导很快便赶到了现场,胜利油田也连夜派出 20多辆大卡车,每车配备两名司机,日夜兼程拉着压井药品千里奔袭赶赴濮参1井。附近两个村庄的村民在政府的组织下,不但都自觉禁绝了烟火,而且还加入到抢险行列,有力支援了井队抢险作业。
油气剧烈的呼啸声淹没了井场上鼎沸的抢险设备和人声的喧闹,高夕月奔走在井场各个关键岗位指挥抢险。
嗓子喊哑了,发不出声,他就打手势指挥,关键问题怕大家不明白就用粉笔写到黑板上。一连几天,高夕月日夜坚守井场,没有睡过一会儿觉,没有吃过一顿饱饭,甚至连水也顾不上喝一口。现场指挥胡振民实在看不下去了,命令他休息一会儿,但高夕月哪能闲得住?指挥的命令成了耳旁风。胡振民急了,转而命令地质大队长王点玉:“把他关进水泵房,两个小时不准出来!”王点玉立即和指导员姚鸿斌将高夕月反锁进了水泵房。
当高夕月看见水泵房那张床板的时候,双眼沉涩,身心崩溃,泥堆一般瘫下来就知觉全无了。
指导员姚鸿斌则带领队伍做后勤保障,压井需要配制泥浆,职工们把烧碱、重晶石粉等药品倾倒进泥浆池里,加上水有齐腰深,姚鸿斌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烧碱的腐蚀加上化学药品的刺激,赤裸的双腿如针扎刀割般疼痛,但高度的使命感让姚鸿斌们忘却了一切,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完成了压井泥浆的配制。从泥浆池里一出来,他们的双腿已经是血肉模糊了……
现在回想,高夕月不禁感慨,濮参一井强烈井喷9天时间,竟然没有着火,没有伤害一名工人,这应该归功于抢险指挥部组织得力,驻地政府和兄弟油田支援及时,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这次强烈的井喷,揭示了该区块地下埋藏、蕴含着丰富油气藏的秘密和美好前景,首次突破东濮凹陷出油关,打开了豫北找油的新局面,时任国家石油部部长的康世恩闻讯后,非常高兴,特意把3282钻井队的将士们请到北京把酒庆功。
由于濮参一井发现大量油气,石油部决定成立东濮勘探开发会战指挥部,从全国各油田调集优势兵力,在中原大地上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
自此,中原油田的勘探开发拉开了帷幕。
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史
既是一部艰苦创业史
也是一部石油精神、石化传统的传承史
新时代、新任务
石化人将永远铭记、传承、弘扬这种力量!
END
素材来源 华北石油工程 曲星远
编辑 魏佳佳